“给几个贫困学生提供一点助学费用,献献爱心呗!”
“这个倒可以考虑。”
“那请学校提供几个名单,我们出资金。”
“大体,几个合适呢?”李校长脸上现出喜色。
“十个吧,每人两千怎样?”
“可以。”
“那我们就照办了,”辛得志恍然大悟地说,“学校方对我们近期的工程还满意吧?”
“有轩主任带队,哪有不满意的?!”
“看您说的,”轩晓雅笑着说,“还是学校支持我们,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你都做到了,我无话可说。”
“怎么回事?”辛得志疑惑地问。
李校长说,“学校有些维修的活,她知道了,就主动安排人干了,我们的后勤主管跟我说了,我才知道的。我跟他说哪能让人家白干呢,都是有费用支出的,最不计还要有成本呢,哪知被她拒绝了,她说助学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还说是她应该做的,觉悟多高!”
“她做得对,以后还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辛得志认可地说。
“忘了跟你们商量一件事了,”李校长好像想起了什么说,“学校明年还有扩招,学校的教学楼不够用,有个想法,想在现有的楼房上面加层,我们已经请设计院的人看了,说是可以,原来的基础够用,可加两层,我的意思也请你们来做。”
“那当然好了!”辛得志高兴地说。
“那就这么定了,这两天签一个框架协议怎么样?”
“可以,”辛得志答应说,“我们会组织好施工的,保证新生入学时投入使用。”他略微停顿了一下,说,“有个困难想让学校支持一下。”
“能不能提前给拨付点工程款。”
“多少合适?”
“二百万左右吧!”
“好,下午来办手续吧。”
与校方的李校长道别后,他们来到项目部。之前在下楼时,辛得志给章驰远打了电话,通报了学校加层施工的事,他同意可由蔡经理继续来做,并提出要求并签订必要协议。见了蔡经理,辛得志公布了单位的决定,蔡毕恭毕敬地说,“谢谢二位领导,谢谢章总,这是你们又给了我挣钱的机会,我要为之前的工作失误道歉,我会好好做,绝不会再让你们失望的。”
“你能有这种态度就好,你还要谢谢轩主任,她的细心赢得了校方的感动,也要归功于你的全力配合,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以后轩主任来的会少些,你要负起责任。”
“没问题,吃一堑长一智,我总不能犯重复的错误,都是我用人不当所致。”
“好了,我们会不计前嫌的,好好做,公司不会亏待你的。”
“我知道,我已经被宽容一次,我该吸取教训了。”
“犯了错误改了就好,不要有什么包袱,大胆工作,有什么困难吱声。”
“我要说的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忘了跟你说了,”轩晓雅插话说,“辛总指挥还给你争取了工程款,大约二百万吧!”
“太好了,真的还是应该谢谢。”
“好了,你请辛总指挥吃饭吧!”
“那轩主任你要作陪了,”蔡经理补充说。
“吃什么饭,这不让我犯错误吗!”辛得志推脱着。
“就当我是你的朋友,朋友请客就可以了吧!”
“别客气了,你把活干漂亮了,比请客更好,行了,我们也该走了。”他们辞别后离开了学校工地。
当天晚上,辛、轩二位刚约好要去见个朋友,艺术学校工程的承包人蔡经理就给轩晓雅来了电话,意欲请辛总指挥吃饭,以表他诚挚的心意,而且还找来了建设局局长作陪。出于礼节考虑,辛得志同意赴宴。就轩晓雅了解,蔡经理和局长关系慎密,为了诚表谢意,特意拉来救兵,不然辛得志会顾自拒绝的,故他绞尽脑汁,走此上策。
的确辛得志是俭行之人,能请动他的人为数不多,尤其是工作上的伙伴,他更是避让三分,按他的思维逻辑,私下混太熟了,有些话就说不出口了,不利于公私分明。不过做建筑的,吃吃喝喝已成过场一般,走出饭店什么都没了,只剩个面熟了。辛和轩在酒桌上喝得很高兴,算是给足了蔡的面子,同时他们也意外地结识了一个要人,实乃一举两得。作为施工单位,和建设局的关系是必须要搞好的,毕竟是上级主管部门,绝对不可慢待……
回到轩家后,辛得志和女主人边看电视边交谈,茶几上放了水果,且是水果之王榴莲,辛得志拿过一块吃着,说,“这东西好吃,就是味道不受人喜见,明早得开窗通风了。”
“我吃不惯榴莲,只是为了让你吃,我才买的。”轩说。
“以后还是别买了。”
“我知道你爱吃水果,难怪你的皮肤那样光滑,你要不说,还以为就四十多岁呢!”
“哪有说的那样,净忽悠我高兴。”
“你真的不老,我一点没瞎说,轩晓雅突然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怎么想竞聘劳务公司经理的?”
“这是一个故事,哎,你是看到我的随笔里的竞聘报告了吧?”辛得志翻开摆放在茶几上的手提电脑,打开了一个文件,给晓雅看:
我的竞聘报告
各位领导好!
首先我非常赞成和拥护公司这次部门重要职位竞聘活动,由此也见证一个规模企业开始步入了选聘骨干管理资源人才的正确轨道,我也有幸带着诚挚的心动果敢地参与到这次部门职位竞聘,同时我还高兴地,想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传递一个信息:有份工作做是幸福的;我还特别感谢公司能够给我提供这样一次公开表达拟做好一项工作的意愿的机会,并希望各位领导与我一起分享我对所要竞聘工作的感受、构想、预测和期待,给予我鼓励性的支持和欢迎,我会以一个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热诚做简要的陈述。
我要竞聘的部门是劳务管理公司一职,从我看到这个机构的设置之后,我便不由自主地意识到,企业的这个动议凸显出高层领导的远见卓识,并具有战略意义,且也迎合了现代企业经营运作的迫切需要,前景令人看好。,静静思考了一天,我终于发现劳务管理公司的职位比较适合我,一样可以有我的用武之地,于是我来竞聘了。
我三十岁通过工作调转到咱们公司工作,时光流逝,二十五年过去了,我由比较年轻变成了比较老,所做过的工作跨度比较大,先后曾做过文字综合,党群工作,行政工作,外埠公司工作、项目管理、安全管理、工地现场施工管理等,直接或间接从事和接触过公司涵盖的几乎所有工作,积累了不能复制的工作经历,也为日后做好相关工作打下了可喜的铺垫。多年的工作磨练,练就我了工作独有的性格,工作中能够做到遇事不惊,处事不乱,尤其是针对一些棘手的问题,也会做到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在原则的红线前做到不可过,而不可不及。本着为任一日必当责为本的思想,下面拟对竞聘的职位,谈谈我对它的理解和畅想:
1、实施对劳务队伍和劳务人员的统筹管理,发挥专项职能部门作用,从机制层面确立运行模式,达到劳务管理的有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