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站项目换了负责人,按理事情就算有了新的开始了,新人上任热情高涨,迅即组织施工,挖土方打桩,热火朝天。人呐,做事要讲究个规矩,好比打桩施工,怎么可以不降水就干呢,担心工程车会陷车,采取加垫渣石的措施连弥补,而取消了降水,按照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是可以的,我对此很是担心,带水作业能行吗?据现场的人反映,很多人提出质疑,监理也不赞同此举做法,但是指派负责人执意这么干,直至打完了2、3、4、5栋号全部桩位。天也大冷了,做好冻期防护就停工了。一切只有等到来年开工做了静载试验再说了,如果做不住,那些桩就都废了,损失可就大了”
“就看是谁让做的呗?”
“如果是项目负责人呢?”
“那就自己承担责任,可能包陪一定损失,有钱的话,否则最终还是由单位担着呗!”
“毕竟是代表公司的行为,而不是栋号的行为,”他说。
“的确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行为的性质,延伸的话,可以引申为用人不当,决策失误了。”
“那就和领导有关了。”
“职务追究不过是企业内部的机制,构不成犯罪,处罚也事有限度的,”辛得志遗憾地说又,“何况他是赔不起的。建我们机关总部的时候,基础桩因为降水没做好,打的桩全废了,那个年头就损失了三十多万,但愿老天保佑。”
“他是领导决定用的,这个黑锅也有领导一半呀,他不背也得背,但是给领导的名誉抹黑了才是大事。”
“有道理,”辛得志加重了语气说,“作为领导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决策,二是用人,哪样做不好不行,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你的说法哲理深厚,可是很多领导是做不到的,那么就会误事,而且会误大事,甚至还极容易把好事做坏了。”
“能遇到一个贤明的领导是其下属的福分,可惜呀!”辛得志感慨万分地说。
一年过去了,劳务公司的手续全部办结,立时九个月。到了年末,辛得志主动找到常总提出他要上项目,当时并没有答应什么,但从老总的态度可以分析,他至少没有反对。过完年后上班,辛得志静心地等待着,有一天他把辛叫到他的办公室,跟他说,你还是继续干一年吧,劳务公司还没有合适的人能胜任,他没有立即答复,说:如果有可能我还坚持上项目,就劳务公司的事,我也是可以兼顾一下的,一般的事务就直接处理了,如果有拿不准的,问我一下,或者我也可参与处理都行,我的作用应该在项目,那样我才能发挥出我的能力。事有蹊跷,城投公司对现场北站现场负责人不认可,要求公司换人,这一天常总又找到辛得志说,根据工作需要还是决定派你上项目。辛得志问去哪个项目?
老总回,“还是北站项目。”
“我不去,都有人了我去干啥?”
“工作调整了,他还是做他自己栋号,也从工作整体着想,他继续负责也不合适。”
“如果有别的项目还可以,要是我再回去,好像我跟人家抢似的,多不好!”
“和你没关系,你别想那么多,班子都研究过了,这几天准备一下,等电话吧!”
哪成想,事情云山雾罩地又转后来了,辛得志重新又上任了。说来故事情节像神话似的,鬼使神差地演化成如此奇葩的走势。说心里话是老总低估了建设单位的威严,他指认的人没有做好,人家极不满意,让你换人你就得换。
出于无奈公司做出了改变错误的决定,辛得志自然顺理成章地官复原职了。然而他的工作还没开始,就面临棘手事件的考验和挑战了。
弥萌之中的潜意识不是空穴来风,警觉是执业人必备操守,有备无患才是称职管理人高贵的品质。当初,在打桩作业时,偶尔听说北站项目没有降水直接打桩,他就感到事情不妙,但毕竟不便多言多嘴,就保持缄默了。
他恢复职位后,便着手商量静载试验的事情,根据工期的安排,必须及早开始启动,否则势必影响总进度。但是总监顾虑重重地暗示说,静载试验可能会出问题,等做做看,让事实说话好了。
辛得志因为忙于工地开工的准备,没有闲空思考问题,回家后脑子突然想起做静载试验的事,恍然间他记起头年打桩的事,他立刻拨通了做静载试验的实验室的经理,跟他咨询有几种情况做桩会做不住,听了对方的介绍后吓了他一身冷汗,不降水打桩便是对方提到的几种做不住的因素之一。打完电话,他木然了好一会儿,他不知该怎么应对这一突发事件,尽管还不能确定必然会发生什么。按常理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总共五百多颗桩呐,在使用的商混中还添加了冻期施工的添加剂,价格不菲,一棵桩的价格可不是小数目呀。他不敢妄下结论,只有等结果出来再说了。
日期:2019-08-06 08:07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