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不要脸》
第10节

作者: 窑门姜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事把杨赐和何进气得发疯,他们的下人为了帮主人出气私底下找杀手去暗杀孔融.何进晓得后阻止了对孔融的暗杀,反而推荐孔融做了侍御史.原因是何进听了一个幕僚的忠告,那位幕僚说孔融的知名度太高,如果杀了他肯定有人怀疑,甚至会为他平反而彻底追查暗杀事件,到时候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如推荐孔融做大官,这样即能令孔融对您刮目相看,又能让天下名流对您的宽大胸怀伸大拇指,间接地提高了您的知名度,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呢?

  孔融听说何进举荐自己做侍御史,兴奋不已,嬉皮笑脸地跟何进客套了几句官腔便走马上任了.但是上任没多久,孔融以生病为借口拂袖走人.
  他的拂袖走人并不是孔子版的"有奶就是娘,没奶走他娘",而是他自己刚愎自用,与同事政见不合,老是想一手遮天地指挥同事,同事中丞赵舍经常在办公室内和他争吵,十分激烈.
  其实造成这种局面,不全是因为孔融的自以为是,和他的推荐人何进也有点关系.虽然何进推荐孔融做了侍御史,其出发点绝对不是因为何进爱才,而是为了借孔融炒作自己,这步棋走完后,接下来就是釜底抽薪,故意制造他和同事之间的矛盾,并且暗中帮助其他人给孔融设圈套,迫使孔融气不过而自动走人,留给天下人一个不顾全大局把朝廷利益置之不顾的骂名.

  之后,孔融碰到了董卓,却没有给董卓留下好感,没有留用,而是把他推荐到北海郡为郡相,那里黄金军的根据地.董卓那小子虽然长相粗糙,但很务实,他知道孔融的名气很大,对孔融的真本事却有点质疑,是骡子是马,拉出去一溜就知道了.
  孔融到了北海后很是兴奋,现在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他站在城楼上豪气万丈,决心要把自己的潜能全部开发出来,以求建功立业,八面威风.他做官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出名,觉得高高在上的感觉很舒服,觉得利用自己的才华让别人对自己低三下四的逢迎自己是一种享受.
  他在北海"收合士民,起兵讲武,弛檄飞翰,阴谋州郡",架子拉得很够气势,却底气不足.当黄金军首领张饶带着二十万黄金军从冀州返回时,孔融这小子一马当先地带着队伍杀了过去,结果被黄金军杀的屁滚尿流地撤退到了朱虚县.
  耍嘴皮子可以,策划炒作方案可以,用兵打仗却只能是纸上谈兵.
  《后汉书·本传》这样记载:"黄巾将至,融大饮醇酒,贡自上马,御之涞水之上."

  孔融在大战之前大饮醇酒的原因有三:
  一,他好酒如命,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孔融已经官至少府,位列九卿,进入朝廷领导人行列。尽管曹操奉行“唯才是举”,珍爱孔融的文才,但孔融似乎并不买曹操的账。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鉴于不断的战乱导致粮食连年歉收、而酿酒又耗费大量粮食的现状,颁布了一项禁酒令,严禁私自酿酒,同时也禁止百姓喝酒。这禁酒令一出,没有人敢吭声,惟独嗜酒如命的孔融对曹操的禁酒令不以为然,不但喝酒,且私自酿酒,扮演愣头青的角色跳出来上书反对,他在《难曹公表制酒禁书》里说道:“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他把喝酒上升到一个不能再高的地位,硬生生地让曹操的禁酒令执行不了。

  曹操给孔融回了一封信,在信里引用了著名文献《酒诰》里夏桀和商纣因酗酒而亡国的事实,还有历史上其他因酒而误事的例子,把禁酒与否提到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再次表明了坚决禁酒的决心,其实是在和孔融较劲。孔融见好就收也就罢了,不料他愣是舞文弄墨,言辞的犀利度上次更加尖锐:“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亡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孔融用如此歪曲的喝酒“理论”对抗曹操的禁酒令,曹操竟无何奈何,但“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这连范晔都看不下去了,说:“发辞偏宕,多致乖仵。”但孔融不仅没有丝毫的收敛,而且在酒士道路上越走越远。《后汉书·孔融传》说他“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可见孔融不但自己喝,还喜欢聚众喝,通过喝酒结交权贵。至此,作为酒士的孔融,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喝酒了,而是犯了官场大忌,有了利用喝酒结党营私的嫌疑,也犯了曹操的大忌,于是随意找了个理由把孔融给杀了,这是后话.

  孔融喝酒壮胆,带兵打仗对他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未免有点激动.
  喝酒是在作秀,摆样子包装自己的冷酷潇洒,让全军将士看到自己胜算在握的真汉子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不管孔融在大战之前喝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战场上不以煮酒论英雄,而是以胜败论英雄.
  孔融在北海的失利是他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失败,没想到平日里牛气冲天的孔融这么不经打,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
  之后的几场战争,孔融是谈战色变.

  建安元年,袁谭攻打孔融,孔融在形式主义地稍作抵抗后弃城逃跑,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
  虽然孔融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但是嘴皮子功夫却火辣得不得了,还得理不饶人,甚至胡乱杀人.他曾经因为租赋帐目不清楚而一天之内连杀五个督邮的"光荣史".有一个左丞祖的人很有才华,见孔融势单力薄,就劝说他向势力庞大的袁绍和曹操靠拢,而孔融却以"曹操和袁绍要操纵且图谋汉王朝的基业,不与二贼同流合污."为理由雷霆大发,把左丞祖给杀了.

  既然你不想靠拢曹操和袁绍,也没有必要杀死替主子着想的下人吧?
  还有一个更骇人听闻的故事,是<<三国志>>卷十一裴注引<<邴原别传>>上的.
  孔融在北海郡执政时,有一个自己很喜欢的人.并且经常在外人面前夸奖这个人,还把这个人当作干儿子看待.有一天,此人做了一件令孔融不称心的事,孔融执意要把这个人给砍了.一些下属看到这种情况,纷纷为此人求情,此人也跪在孔融面前磕头无数,把头都磕破了,孔融还是执意要杀了此人.但是却有一个叫邴原的人在一边袖手旁观,默不做声.孔融很是郁闷,想知道这小子的葫芦里装得什么药.就问:"大家都为他求情,你怎么不发言,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认为此人该杀?"邴原心平气和地问:"你对此人本来就很好,并且把他当作干儿子.也就是说,你的手下在你眼里都没有此人在你心中的地位高.喜欢他时,把他当作儿子一样看;反之,则把他当作仇人看,甚至要杀了他.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喜欢他,又为什么要恨他?"孔融听了之后觉得自己也有点过份,但是并没有示弱,而是引经据典地为自己的恶劣行径开脱罪责,他说:"以前有一个叫应仲远的人,向朝廷举荐了一个孝廉,可是没过一个月就把这个孝廉给杀了.做领导的,如何对待下属自有他的道理,作为下属只有服从,并且绝对服从."邴原也不甘示弱,说:"应仲远举荐孝廉,却有把孝廉给杀了,这样做还有道理可言吗?孝廉是国家的栋梁,如果当初举荐的时候是对的,后来杀孝廉就是错的;如果杀他是对的,当初举荐他就是错误的.孔子说’爱他的时候恨不得使死人复活,厌恶他的时候就巴不得他死去,既然爱他就不要去恨他,如果即要他活,又想让他死,这还像话吗?’(孔子的原话: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应仲远本身多的就不对,也就没有必要去模仿他了,你以为呢?"

  孔融听了之后无言一对,尴尬地说:"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邴原不动声色地反问:"你是不是喜欢拿杀人来开玩笑?"
  孔融蠕动着嘴角干笑了几声,收回成名,离开了现场.
  邴原很清楚孔融是在耍手段,搞极端,用极其冷酷残忍的人肉游戏来显示自己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觉得自己是孔子在世,是圣贤传人,世人应当惟我独尊才是硬道理。所以邴原就把孔融的老祖宗孔子给搬了出来压制孔融,让其哑口无言。
  孔融杀左丞祖的确是心狠手辣。因为他并没有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投靠了曹操。但是他看不起曹操,投靠曹操也只是想利用曹操手中的权势为自己谋取高官的职位,以显示自己的执政能力。在他眼里的曹操,不过是一个宦官的养子,出身卑微,不值得一提,和自己是孔子在世的名号差得太远。所以他就经常耍弄一些小聪明和曹操作对,出曹操的洋相,还谣言惑众,动摇曹操的军心,但是曹操是个爱才之人,并且此人城府很深,苦于孔融的知名度过高,而不能动刀杀人。

  有一次,曹操把司徒杨彪给关进天牢,执意要杀了杨彪,孔融听说后,就大步流星地找到了曹操,说:“如果你再这样烂杀无辜,我孔融立马走人。“孔融的话还真的震撼了曹操,当场就赦免了杨彪。
  孔融并不觉得曹操是在让着自己,反而觉得曹操害怕自己,于是更加变本加利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