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买二手房的来看看-----一个老业务员的经验谈》
第8节

作者: 一棵想走路的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经过多方面的信息搜集,可能这时业主已经对自己的房子大概的信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了。这个时候,业主就会把自己的一些如装修,不搬走的家私,电器等稍微折点价----用过的东西都要折价,只不过很多时候买卖双方对该折多少分歧都是大大的,可能从整个房价看,这些并不是个大钱,但很多时候却决定了交易的成败。业主把他认为应该加的全部囫囵上去后。最后就会出了一个价格放盘给中介。这个价格会比业主的心理价位高一些-----不过这个时候探听业主的心理价位用处并不大,这个价位会随着各种纷纭而来的看房和谈价发生变化。


日期:2009-06-19 15:28:58

  接上篇,继续
  当中介接到了业主放盘,首先并不会太关心业主的价格,没看到房子,是不能随意下价格高低的论断的。要知道,同样的房子,因为固定投入的不一样,价格差个十万八万以上都是正常的。所以,中介最关心的是,业主在几家中介放了盘,自己是不是第一个接盘的中介,如果是,卖家能不能签独家委托。
  独家委托这个东西,是所有中介都喜欢的东西,因为一旦签成,就意味着这个物业能创造的利润基本落袋了-------虽然有时间的限制(一般是一个月),但如果房价不是高的太离谱或者房子差的太过分的话,基本在指定时间内都是卖的出去的,况且如果价格太高根本无法卖出的话,中介也不会签的。
  看过一篇讲述美国二手市场的文章,在美国,基本上二手房出售都是独家委托。独家委托的好处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一对一的优质服务,多种渠道的大力推荐,最大的利益保障,不会有每天无尽的谈价电话,不会有各种恶意的杀价抬价骚扰等。所以,独家委托在美是主要的委托方式。
  但是必须看到,这种委托方式成功的背景。完善的法律法规,严格的经纪人考核制度和学历要求,承诺就要做到的各种服务等,最重要的是,,买家和卖家必须都有各自的雇佣经纪人去处理房产房产交易,如交易成功,买卖双方各自付佣金给各自的经纪人。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最大的区别了,在美国,买卖双方的经纪人只要代表各自雇主的去争取最大的利益就可以了。经纪人这个行业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在各种交易谈判中帮助自己雇主获取最大的利益从而获得其应得的报酬。而在国内,却是由一个中间人代表两个有根本利益冲突的个体,这种本身就是矛盾的事情试问又如何保障双方的最大利益呢?况且,作为中介,在这里面首先更要保障的是自己的利益。

  所以,一开始,中介向业主建议独家委托的时候,也有业主被上文所说的一些独家委托的好处打动而同意独家委托。而仔细看看大部分中介的独家委托协议,都会对业主有苛刻的规定,如不能另外放盘到别家中介,不能私下与别的中介成交等等,总之对业主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该赔偿中介多少损失一一列的清清楚楚。只要你业主动动歪念头,就得赔我钱。而中介的责任呢?看似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堆,但其实都是不痛不痒的东西。可能除了平时确实少点人骚扰之外(独家委托别的中介也不知道这个业主卖房),其他的区别还真不大。

  ------------------------------------------------------------
  注明一下:本来是写谈价的,呵呵,但是不知道怎么又岔开了。因为是边想边写,没有对整体框架做太多的设计,想到某个问题就想写清楚。所以容易岔题。但保证都是有用的东西,日后有机会会重新整理整理的。也请朋友们见谅。谢谢大家支持。

日期:2009-06-19 16:11:25

  谢谢楼主的好文,我正准备买套二手房,有些问题想向楼主请教
  我和卖方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房价经过几次接触已经谈的差不多了。由于我是第一次买房,对于过户、税费、物业交割等手续和要准备的材料不熟悉,因此现在打算委托一个中介公司代办过户。(我在北京,卖方本人在外地,不在北京他的房子住。我和他以前不认识)
  问题是:
  1.我自己没办法验证对方的房产是否可以进行二手交易,比如对方的房产证是否真实?有无共有权人?有无抵押?是否被法院查封、冻结或已判决给他人等。这些是否可以委托中介代验?因为这套房子是我自己联系的卖家,我有些担心中介代验的可靠性和积极性。如果现在代验完成但将来出了这方面的问题,中介能承担多大的责任?还有人说,到区建委去查就能知道真假,不知是这样吗。

  2.相信看过下面这个帖子的网友都会对“皖合肥”的遭遇震惊---二手房购买遇到的官司经历(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520225.shtml)。同样作为买房人,谁都想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看到有人说,如果签存量房买卖合同后去做个合同公证会有效果,因为公证后的合同即使是法院也不能判决无效,是这样吗? 还听到,如果去银行贷款,则又能多一个安全保证,比不贷款付全款更安全,请问是这样吗?

  3.交易资金的安全问题。虽说北京现在要求中介到银行开办交易资金监管帐户,但我问过的很多中介都不愿意使用这个帐户,或者有的中小中介公司就没有这样的帐号。但他们推荐买卖双方到银行去开办“联名账户”,买方将房款一次或分次打入联名账户里,这个帐户里的钱只有双方同时去银行同意提取时才能支付。我的问题是,这个方法是否普遍采用?安全性如何?还有,如果签了合同后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卖方又要提价)导致交易未成,帐户里的钱其实都是我打入的钱,如果卖方没有什么积极性和我一起去银行(他本人在外地不常来北京),那我的钱则被一直冻结在银行,怎样能取回?拿着法院的判决书吗?

  一直被以上问题困扰,希请楼主不吝赐教,谢谢。
  ------------------------------------------------------------
  wudiluobotou基本上已经回答您的问题,不过可能不太详细。那我再尽量解答解答吧。
  1.正如wudiluobotou,一个房屋的状态,只要去房管局查档便可,房子的状态在那里就是最权威的。不必太过于担心。最好的就是跟随中介一起去房管局查档,拿到档案说明后如不放心可以询问工作人员。这样心理就有底了。尽量把自己的疑问都搞清楚,不能太过依赖中介,因为毕竟只是委托代办过户而已,从哪个角度讲都不用负太大责任的。区建委那我是真不知道还能查这些的。。。。

  2.第二个问题是有点复杂,我自己也曾经遇到过,是不好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做按揭的话,银行在评定业主资料时都会要求业主出示户口所在地民政局的婚姻证明。如已婚的话,是必须要配偶一起到场才能签订按揭合同的。所以,如果你做按揭的话,这一关有银行帮你把。同样,如果你是一次性付款的话,也可以叫业主出示婚姻证明。实在不放心的话,合同公证倒也不必要(这个费用好像比较高,而且麻烦。),可以叫业主对婚姻状况出个承诺书,写清楚如有虚假应负的责任。找个见证人和买卖双方一起签字,然后去公证,就基本万无一失啦。

  3.资金的问题我后面会写一篇,可以关注。

日期:2009-06-19 16:56:46

  最近也在为看中的一套二手房犹豫不决,有几个问题,希望LZ能帮忙回答,先谢谢了。
  房子是几星期前就看中的,价格也早已谈好,产权方面倒是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在房子是纯抵押的。业主于去年五月份在广东发展银行办的纯抵押。抵押金额是五十万左右。
  在中介处见到过业主夫妻,他的意思是让我先去广发银行咨询一下具体情况。
  后来中介出面,约好负责担保公司的人一起去了银行。
  银行说没有问题,此房产可以交易,不过前提是必须要在本银行办理转按揭,或者第二种情况是由我或者是业主先交齐五十万解除抵押(业主没钱,而我也不愿意交,风险太大故不可行)。

  在网上查过很多资料,基本上都是说要买方或者卖方提前还款去解押再交易。请问中介公司所提的由担保公司的人担保交易可行吗?
  另外,业主急需用钱,意思是如果可以,签合同时先预付12万左右的订金,首付款就在递件之日支付,请问这样安全吗?中介之前跟我说一般交易签合同时都是只付2-3万左右的订金,我付这么多会不会有风险啊?
  PS:业主在另一附近小城还有新的房产,是最近购买的。正在专修。
  请问LZ,我这桩交易风险有多大?被抵押的房子交易可行吗?谢谢。
  ------------------------------------------------------------
  1. 哈哈,看到这个很有亲切感。不是吹牛的说,你真是找对人了。我去年就是有一套房子,也是在广发办了纯抵押。因为纯抵押利息高,就申请转按了到了招商银行。其过程也是找担保公司(由招行自己找的。)把款还给了广发后,把按揭转到了招行。除了利息少了外,还有随借随还功能,很是不错。担保公司收了两千块钱费用。整个过程除了时间长点外(前后半年左右,不过也没办法,涉及挺多方面,不过基本都是机构去办理的,自己主要就是签几个东西等待就是了)还是挺顺利的。所以,你的问题也是差不多,应该好解决的。

  2.业主多收首期款也是很正常。涉及到赎契问题,整个交易时间不会短。首期多交没问题,要业主写欠条,写明前因后果,以及欠条再什么情况下作废的条件(基本就是交易后了),然后让业主拿出相应的质押物(正在抵押的房子不能做质押物,因为万一有事,首先银行会先拿回自己的损失),去做公证。基本上就没问题了。当然,给多了钱,你也可以向业主提出提前收楼入住。

  3.我们的情况还是有点不一样,你转按揭要过户,所以,打电话问问招行的,很不错。希望你成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