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匠》
第20节

作者: 牧大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县尉在前,江涛紧随其后,十来个捕快、衙役紧随其后,飞奔向县城而去。
   “闪开!快闪开!” 进了城,两名捕快在前面吆喝着开道。
  沿着主街,绕过州府,一行人马很快就到了县衙门口。

   县衙坐北朝南,依稀可见原来的青砖红柱。
  显然,经过黄沙的侵蚀,已经黯淡无光,颇具沧桑之感。
   在下马石边,衙役毕恭毕敬牵过马缰绳,请县尉与江涛下马。
   “请,刚公子!” 一路虽岗哨林立,戒备森严。
  县尉大人亲自为江涛带路,江涛边走边好奇地四处张望。
   黑漆木门,三开六扇。
  两旁各里一座石狮,威风凛凛。

  正中门额上悬挂一鎏金匾额,上书“兰州县衙”四个大字。
  大门正前方立一照壁,两边是八字高墙。
   绕过照壁进入大门,穿过甬道,面前又是一道三开六扇的大门。
  中间门扇紧闭,前面有三副木架,竖立着“肃静”“回避”木牌,还有刀枪斧戟等兵器。
   “这里就是大堂了。”
   县尉带江涛从东边侧门进入,穿过大堂,便到二堂。
   “大人,刚公子已到。”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呐!” 县令操一口关中腔,个头不高,黑而瘦,目光如炬。
  头戴展脚幞头,身着绿色圆领窄袖官袍,腰系银銙阔革带,脚蹬银边云头水纹靴。
   “草民江涛参见大人,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江涛模仿着古装影视剧中的口吻跪拜行礼道。
   “哎,免礼免礼!” 县令大人从雕花木椅上欠欠身子,指着旁边的高脚方凳:“坐下说话。”
   “尔等退下,本官同刚公子有要事相商。”
   江涛心想,自己一介布衣,今日竟得县令如此礼遇,不见得会有什么好事。
  也许是自己那一点煮盐的雕虫小技在县令这儿还有什么用处,且听他言说便是。
   “听说刚公子籍贯京城长安,本官祖籍亦在关中,如此之巧,我们还是同籍呢!” “是的,大人。”

   “刚公子委身于这边陲小城穷山僻壤,与民同甘共苦,勤于稼穑,扶贫济困,精神可嘉,精神可嘉呀!” “大人过奖了,在下也只是想求有个栖身之所,自给自足,衣食无忧而已。”
   “哎,君子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嘛,像刚公子这般身怀绝技,而不接济苍生,造福一方,实在可惜啊!” “在下何尝不想为乡里百姓谋点福利,可恨自己才疏学浅,还望大人赐教!” “刚公子,过谦了。
  县尉果大人带来的雪花精盐我品鉴过了,就凭这一点,还怕不能带动一方生产发展吗?” “县令大人,这只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
   “这算雕虫小技?我看你这个后生,只要是跟着本官好好干,前途无量呐!” “承蒙大人高看,不知在下能做出些什么,还请明示。”
   “听果大人说,你们那哒苦水河畔的土都能煮成精盐,那可比银子还值钱!本官早就想着在南山岔兴建一个大盐坊,批量生产精盐,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这是个好主意,在下非常赞同。
  可据我所知,这么做是触犯唐律的!” “你现在煮盐,是不是已经犯王法了。
  追究不追究,还不是本官说了算?” “大人,即便如此,并非所有的土都能煮出盐巴。
  据我勘察,河边的碱盐土存量不多,所以作坊规模不可过大。
  保证每天出粗盐两钧,约摸能煮个三年五载。”
   “噢,本官还听说那河里夏天发大水,到时也得停产吗?” “没错,还有冬季土冻的三月,也无法煮。”
   “夏天发大水,停产几天倒没什么。
  可这大冬天的,三个月呢,况且是农闲,若是停产,怕就不划算了呗!” “何不像往常一样,把粗盐弄来,冬天照常可以提纯精盐嘛。”
   “你说往常,弄来粗盐?还有这事?哪来的粗盐呢?”江涛这话,让县令成了丈二的和尚。
   江涛赶忙改口道: “噢,大人,我是说可以将官盐运过来,在那儿提纯。”
   “哈哈,这倒是个好主意!我看呐,刚公子,这事就这么定喽!” 县令大人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捋一捋胡须: “本官安排尽快下拨所需金绢,盐坊的设计、建造,还有后期管理运作,可就全得拜托刚公子啦!” “这没问题,县令大人。
  可盐的销售呢?” “不早就说‘县衙特供’了吗?不过,原来一石十斗三千钱,现在县里可拿不出那么多钱,一石十斗两千。
  本官会按时派人取盐。

  一手交盐,一手交钱,咋样?” “原来一石十斗三千钱,那么贵!” 江涛吃了一惊,差点说出口。
   “多谢大人,我替南山岔的黎民百姓向大人叩首致谢!” 说着江涛提一提麻布青袍,准备行跪拜礼。
   县令赶忙过来托住他的胳膊肘: “刚公子,不必行此大礼呀!吾乃兰州黎民之父母官,民生乃吾之本分。
  刚公子身怀绝技为本官排忧解难,该表谢意的是本官才对嘛!” “大人英明,江涛有一事冒昧相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我志同道合,但讲无妨。”
   “南山岔及乡里周边百户人家,去夏遭雹灾,颗粒无收。
  百姓锅中无米,食不果腹。
  县里下拨了赈灾口粮,目前几月暂无饥民。
  秋粮熟稔,勤者勉强可以接至青黄,惰者已然食不果腹,实在令人担忧!” 见县令默然微颔,不时皱眉,江涛接着道: “去年秋粮归仓之后,在下便带领郑老伯一家垦筑梯田,仿效者不少。
  今春伊始,墒情难得,下种在即,在下正要到县城兑点山戎种,不想半道被劫,两手空空,如之奈何啊!” “难得刚公子一片悲悯,南山苍生有幸呐!种子之事,小事一桩。
  来人,带刚公子到县衙社仓挑选山戎种,再挑选一批骏马,赏给刚公子。

  今后刚公子随时都可以出入县衙,面见本官!” “明白,大人。
  这边请,刚公子!” “在下替南山岔民众谢县令大人恩德,告辞!” 江涛拱手告退,跟着衙役直奔粮仓。
   县衙粮仓戒备森严,守卒林立,个个腰佩横刀,威风凛凛。
  江涛感到杀气腾腾,不寒而栗。

   绕过巍峨的围墙,进入院内,眼前是数十个大馒头状的土圆仓,分列东西。
  右手更加高大的粮仓,仓体拦腰嵌着斗大的白底黑字——正仓。
  衙役将自己带到了左边的“常平仓”和“义仓”。
   守卒对他们进行了安检,查验了他们的通行鱼符,才放几人进去。
  站在仓下,江涛感到自己是这般渺小。
   他想,大唐盛世,名不虚传,果真仓廪殷实。
  可山区百姓的日子,咋还这般清苦难熬! “请刚公子看看这里的山戎,做种子咋样?” 衙役打开一麻袋,果然是滚圆滚圆的豌豆。
  江涛抓一把在手心里摩挲,扔一粒到口中“嘎嘣”一咬。
   “嗯,不错,可以做种子!” “那刚公子需要多少呢?” “我看这一麻袋有一石重吧。
  帮我扛两麻袋,足矣!” 出了粮仓,牵着来时骑的那头枣红色高头大马,驮着两大麻袋山戎种,看看日头将斜,江涛心想得赶快赶回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