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匠》
第37节

作者: 牧大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到夏天城里会有口外的商人用牛车载着埋在瓜蔓里叫卖,一颗差不多五六十钱。这个价钱布衣百姓哪里能吃得起,只有官宦人家才可以享用。
  甜瓜才是南山岔人最熟悉的瓜。甜瓜苗长得更快,瓜蔓一探出头就连米昼夜向四面八方疯长。深绿色的叶子毛绒绒的,长满了小刺。
  老大挑来两大木桶井水,用木杓洇瓜窝,江涛和老伯到河滩里挖了两麻袋细沙,赶着毛驴驮到田头。
  江涛揋了几窝瓜,郑老伯看了质疑道:
  “这沙子揋住,瓜苗会不会更缺水?”
  “老伯,是这么个道理,揋了沙子,太阳暴晒时下面土里的水分上不来,下雨时,瓜窝子边上的水却能渗下去,这样瓜苗就不怕旱了!”
  “还真是这么个理咧。”老伯想了半天,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村子里有几户人家也学着刚公子这样做,也有一些人说,下面揋沙子会烧死瓜苗的。
  郑老伯家的冬麦长势越来越好,大叶撒开绿得发青,麦秆比周围的春麦健壮得多,高出了一截子,抽穗也早。
  “要是年前跟着刚公子把冬麦种上该有多好!”
  “我看这刚公子就是眼光长远,有本事,你还不得不服!”
  “今后他刚公子种啥,我就跟着种啥。”
  没过几天,甜瓜西瓜都跑蔓了。揋了沙子的瓜苗长得分外快,每一株瓜苗四周都探出了许多瓜蔓。
  江涛将盐坊和学堂的事统统交给允儿,学堂的事自然有韩胜协助允儿。他得亲自到山里教乡亲们掐瓜。

  “瓜蔓太多,营养供应不上,结的瓜蛋子虽然多,但都长不大。这样还不如每株留他个三根蔓。”
  江涛给老伯和老大耐心地讲解,“另外,一根蔓上结的瓜离根最近的肯定长不大,第二颗瓜最好。所以我们留下第二个瓜蛋子,还要把瓜蔓上长出的斜叉掐掉。”
  和以往一样,有人观望,有人模仿。
  不少人心存疑虑,因为在大伙儿看来,瓜蔓越多,分叉越多,结的瓜就越多,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不懂哩!更何况长那么些蔓多么不容易!
  “刚公子,你敢不敢和我们打赌?”
  “打啥赌哩?”
  “当然是甜瓜喽!”

  “你们说,咋们个打法?”
  “如果没掐的甜瓜产量高,你给我们每家分二斤精盐;如果掐了的产量高,你说咋办我们就咋办。”
  “如果你们输了,就得每人给盐坊义务出一个工,咋样哩?”
  “好,一言为定,还是让保长给咱作个保吧!”
  有了多次成功经验,郑老伯虽然心里还有疑虑,可他还是同意了江涛的做法,照江涛说的去做。

  这天一大早,里正张有年骑着大白马赶到了南山岔。
  他先去了保长家,让保长来请刚公子说有要事相商。
  因为强娶允儿的事,江涛对张有年没有什么好感,可他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保长家,他想看看张有年又要耍什么花招。
  “刚老弟,多日不见,无恙否?”
  张有年满脸堆笑,带着一副沙葫芦破嗓子甚是殷勤地客套道。
  “托里正大人的福,好着呢!”江涛的回答绵里藏针。

  “过去的事哥哥我确实做的过了火,今儿个我正式陪个不是,还请老弟见谅!老弟的能耐,着实令我钦佩!”
  张有年红着脸膛抱着拳,态度还蛮诚恳的。
  “没什么,郑允儿是我的女人,谁也别想!”
  连江涛自己也没有想到今儿个咋口气这么硬。
  “哎,我说二位,误会误会,冤家宜解不宜结嘛!陈谷子的事儿就别提了吧!”

  保长觉得这二人都是有头有脸之人,况且在自己家里提起不愉快的事,一时觉得很尴尬,赶忙掺和了几句。
  “保长说得有理,你我本来无冤无仇,错在我夺人所爱,大人不记小人过嘛!来,刚老弟吃茶,吃茶!”
  里长大人亲自给江涛烹茶双手递着茶碗。
  江涛接过茶碗,呷了两口,品着咸味,嚼着茶叶,等着看张有年说什么要紧的事。
  “是这么个事,昨儿个县里召集十里八乡的里正到县衙领差事,县太爷点名要给咱东皋里南山岔百姓分十头耕牛。说是具体领牛分牛的事交给你刚公子去办。昨晚上我回来半夜了,今儿个一大早就赶紧过来传话!”
  “噢,那有劳张大人了!”
  “应该的,应该的,分内之事嘛!”
  张有年又将话头转到了煮盐:

  “还有一事,县太爷的意思是让我们继续合作,办好西山盐坊。”
  “西山盐坊的事儿就不劳张大人多操心了,没碱盐土时你只管派人将粗盐驮来即可!”
  “那是那是,我能参观参观咱盐坊吗?”
  “张大人,县令大人有令,除了南山岔人,任何人都不得进入盐坊,明白吗?”
  “噢。”
  张有年骑着白马灰溜溜走了,江涛、郑老大还有保长三人赶到县里领回来十头耕牛。

  按照满五十亩地一户一头牛,不满者两户一头,保长对照着田籍册子,江涛把耕牛分给了每家每户。
  拴弟爷娘也来了,他家人多田多,一家牵走了一头母牛。拴弟她娘笑呵呵地对江涛连连鞠躬,拱手道谢。
  江涛叮嘱每家每户都要好好喂养,官牛若有闪失,朝廷定会追究。
  郑老伯家田籍登记仅三十亩,只好同邻长老吕头共领一头公牛,暂由老吕头饲养,草料两家分担。

  喜从天降,南山岔人心里都明白,这是沾了“京城刚公子”那两位大哥的光。
  关于刚公子与郑家女娃允儿间的绯闻,从此销声匿迹。
  取而代之的,是南山岔人耕牛的“哞哞”声。
  四月半间的南山岔,暖风熏熏,绿草茵茵。豆花飘香,麦粒灌浆。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郑老伯家的梯田里,浅紫的山戎花开得正旺,成了山沟里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忙里偷闲,江涛领着允儿来兜兜风,赏赏花。
  眼前的山戎花大多是浅紫的,也有雪白的。朵朵点缀在青碧的豆蔓上,像一只只小小的蝶儿,在微风里摇曳颤动。
  开得稍早的花儿将要娩了,头顶着枯萎花瓣的小豆荚楚楚动人。
  允儿欢快得就像一只鸟儿。
  两人在山坡上箕踞而坐,允儿的肩膀靠在江涛的胸前。他用下颌摩挲着她的头发,还摘了几朵漂亮的野花插在她的秀发里。
  她的头发越发的柔顺了,看来刚大哥特意为她调配的“生姜洗发露”效果还蛮不错!
  此刻,她小鸟依人。单削的身子倚靠在他厚实有力的肩膀前,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与温馨。
  “啊呕——”

  允儿突然俯下身子抽搐了两下。
  “你咋咧?”
  江涛吃惊地问。
  “不知咋地,突然恶心得要吐。”
  允儿紧抱小腹喃喃道。

  “是不是早间吃的不舒服了?”
  “前一阵子也是这样,恶心得要命,啥也吐不出来。”
  “要不要找个郎中瞧瞧哩?”
  倏地她脸红了,连连摇头,“不,不要,刚大哥!我晓得——”
  “你晓得啥?”
  江涛虽然这么问着,可心里早已经犯了嘀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