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匠》
第59节

作者: 牧大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哎,三弟,今日这堂内就我兄弟三人,行的是哪门子礼?你呐,准是能掐会算,来得正是时候,方才我和你二哥孔校尉正准备派人去唤你呢!”
  “对,不迟不早,来得正好!”
  “坐,坐,坐!咱哥仨坐下说话!”
  三人落座,胡大人正襟危坐于大堂上首,撩撩绿袍子,捋着小山羊胡子。孔武与江涛坐下首,面胡大人而坐。

  江涛想,这架势,莫不是要审案子!
  “啊呀,此番京城长安之行,真令老夫我大开眼界,大开眼界呐!”
  “哎,我说大锅,刺史大人,你别一张口就是‘老夫’好不好呢!”
  听胡大哥开口一句话,孔老二就急了。

  “噢,大哥给二位赔不是,赔不是!你瞧,这衙役面前说顺嘴了!”
  胡大人接着道:
  “今日请二位过来,是有要事商量啊!”
  “大锅,什么要事不要事?你刚才不是说京城之行怎么大开眼界吗?兄弟倒要好好听听,咋就不讲了呢?”
  孔老二又打断了胡大人的话。胡大人神秘兮兮地盯着他道:
  “二弟,这长安见闻,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呐!倒不如留着慢慢给你们讲。今日咱先议正事吧!”
  “好,好,那你说正事,我和三弟听着呢!”
  “宇文大人回朝不几日,便面见圣上,禀奏咱金城劝农畜牧之功,龙颜大悦!谁料想我一个小小芝麻官,穿着绿袍子的,也能被召上大殿,面见当今圣上!
  “圣上问了我三句话,我都对答如流。宇文大人一言未发,门下省政事堂当晚就拟了文书,三日后便出牒公之于天下了!”

  孔老二打断胡大人的自我陶醉,道:
  “大锅,圣上问了你哪三句话?你咋没说呢?”
  “嗨,这能随便说出去吗?等哪天你灌醉了大哥,大哥自然会说!哈,哈哈!”
  胡大人捋着小胡子,大笑起来。
  “宇文大人真是呼风唤雨,咱可不能丢他的脸!这县衙牌匾,按理说要等州府扩建修缮完毕再举行个揭牌仪式更换,可宇文大人叫我回去立即更换,因此我已经吩咐人换掉了。”
  “不就换个门牌,迟早换了还不一样嘛?”

  江涛想,孔老二哪里懂得这里头的奥妙。
  “当然不一样。眼下,州府官员要做个大调整。——讲这些与你兄弟二人没有多大关系。我胡生河身边缺少的是像刚公子这样的贤能之才啊!三弟!”
  孔老二盯着江涛瞅了老半天,好像是在打量刚公子这样的贤能之才究竟是贤能在鼻子上,还是眼睛上。
  “大哥谬赞,三弟何德何能?”
  “哎,三弟,你胡扯个啥?大锅说你有贤你就贤,大锅说你能你就能嘛!”
  “三弟千万莫要谦虚,大哥想让你在我幕府当个农牧业顾问,嗯——再兼那个什么首席匠作。你看可以吗?”
  “胡大哥,州里不是有司农、匠作的专职官员吗?”

  “嗨,刚公子,三弟,这你就不懂哥哥的心思了,哥哥我比你想的周全多了!哈,哈哈哈哈!”
  “大锅让你做,你就做嘛!有啥谦虚的?大锅,你幕府里需要贴身侍卫吗?”
  “当然需要,可你是朝廷正式委任的屯田校尉,我咋能抢来做自己的贴身侍卫呢?不过,二弟这话还得留着,有朝一日,大哥需要二弟助一臂之力时,二弟可不要忘了!”
  “哪里的话?只要大锅需要,一声招呼,我孔老二两肋插刀、肝脑涂地也心甘情愿呐!”
  “好,好兄弟,大哥最爱听的就是你这句话!”
  胡大人起身,抖抖袍子,踱着方步来到江涛面前:

  “三弟呐,大哥需要你这样的全才!你今日回去,就把那破盐坊捣掉,千万不能留下煮盐的痕迹!煮下的那点盐,就分给南山岔的百姓算了。噢,还有,我让人立即在城里给你安排个宅子,你住在这里多方便!三日之内,就将家小人等接上来吧!”
  “大哥,这,这我还要种田呐!”
  “哈哈哈,都成知州幕府的农牧总监了,还惦记着你那你分薄田呢!拿双份俸禄,比本官工资还高呢!”
  “哎,我说三弟,你赶快搬上来,咱锅仨就在一起了。大碗吃酒,大块咥肉,多痛快!”
  孔老二说着酒肉,突然严肃了起来:
  “哎,这哪里不对劲?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我的千亩屯田,那大筒车不是刚木匠打造的吗?它哪天不转咋办?所以啊,我还得聘你为筒车顾问!哈哈哈!”
  “二哥,屯田的事大着呢,我倒可以帮帮你。”
  “噢,这屯田的事,宇文大人也提及了,属地州府有协同责任,义不容辞!到时候,本官自有安排。”
  “报!陇右节度府加急文书到!”
  传送文书的差役喘着粗气跑了过来。
  江涛的午餐是在州里公厨用的,每人一荤一素二菜一汤馕饼任你吃。从今日起,江涛的名字登记在了公厨的名单上。
  老衙役有些驼背,走起路来像橐驼,但步幅不小,频率较高,步伐有力,这是当差大半辈子练就的飞毛腿。他手里提着一串结实的钥匙,叮叮当当响。江涛紧紧跟着他,生怕跟丢了。
  七拐八拐,终于穿过了衙门后门。眼前是一条并不宽阔的砂路。路上零零散散有几个穿着官袍步履匆匆的官吏。
  马路对面是一堵高墙,正中开一朱红大门,门上镶嵌着“德化坊”几个字。大门紧闭,设岗哨,两个披甲士卒佩刀肃立。

  老衙役在门口等一等江涛,守卒嘎吱打开坊门。二人方才进去,坊门嘎吱紧闭。眼前整整齐齐的宅子,让江涛震惊。
  这就是传说中的官舍,布局同城外郭内民坊相当,坐北朝南。但这宅子,清一色青砖瓦房酱红门窗,虽然看起来陈旧了,却更显其凝重古朴。
  坊里巷道笔直,道旁松柏挺立,郁郁葱葱。老衙役沿着右手第一条巷道往里走,停在了第二座宅子门口。江涛仔细打量,高墙小院,青砖砌的大门矗立得稳重而气势不凡,朱漆双开木门,正中间吊着一对大门环,一把铁将军牢牢上锁。门楣上刻着“德化坊甲二宅”几个字。
  老衙役拿出一把钥匙,打开了宅子大门。
  “刚大人,请清点财产。”
  他边说边拿出衙门里的财产簿,指一样说一样,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北房三间,完好无损;床榻三张,大一小二,腿不缺,虫没咬……”
  “哎,停停停!你说‘虫没咬’,咋瞧都不瞧一下,那咋知道的?”
  “大人有所不知,这只是这里的规矩,收的时候也是这样。公家的财物,死要见尸。无妨,无妨呐!”
  解释完继续唱,老衙役唱一件,江涛应和着“嗯”一声点一下头。大件小件,杂七杂八,办公的,起居的,一应俱全。江涛不得不佩服,皇帝老儿的管理真有一套,还不是自己过去想象的那样简单。

  “刚大人,请画押。”
  江涛接过笔墨,来了个艺术签名,老衙役瞅了半天竟没有认出是啥字。
  江涛瞧着这院落、房舍、床榻桌椅、锅碗瓢盆,不禁想到,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宅子里不知曾经住过多少官吏,他们的仕途命运崎岖还是平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