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晋天下——一个没有血色的王朝》
第18节作者:
昊天牧云 如果光站在文钦的立场上,那也还罢了,偏偏了为紧紧拉住文钦,诸葛诞居然动起杀机,要把这两个哥们搞定——让他们变成真正的死党。这两人知道后,不用商量就决定逃之夭夭,连夜翻过城墙,跑到司马昭帐,高叫老子弃暗投明来也。司马昭当然优待了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全怿的侄子全辉、全仪因为一些家庭矛盾,居然丧失国家立场,带着包括老妈在内的家族十多户离开东吴的首都,叛逃到魏国。本来,像这样毫无爱国精神的人逃走一百家都没什么事。偏是姓全的人逃走。因为,现在他们的叔叔全怿正跟几个全家子弟协防寿春。
这就又给司马昭一个机会了。
又是那个钟会,他看准了这个机会,马上就给司马昭贡献了一条计谋,仿造全辉和全仪的笔迹给全怿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
全怿他们接到这信之后,发了一阵呆之后。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个话:想想那个朱异吧,只是寡不敌众,最后都给孙林杀掉,孙林能放过他们吗?于是,也打开城门,带着部下向敌军投降,留下诸葛诞他们自己在城中大吃大喝等着胜利。
全怿他们一走,城中的人心开始恐慌起来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也就是甘露三年。
文钦对诸葛诞说,现在是我们突围的最佳时机。这家伙还罗列了两个有利条件;一是蒋焦二人曾断言不能突围;二是全怿他们刚刚投敌——这家伙的脑袋真可以,把两个致命因素全转化为有利因素——敌人肯定以为我们现在已经乱了套,防守肯定很松懈。诸葛诞和唐咨一听,觉得文老大的话大有道理,因此决定突围。两人做了一番战前准备之后,突然大开城门,高喊:“冲出寿春城,打倒司马昭”的口号,向南门外的敌军发起冲锋。
你想一想就知道,即使司马昭想不到他们的企图,司马昭手下那一群死党也会想到他们这一招的——说实在的,司马昭不是很厉害的前线指挥官,但王基、钟会这些家伙都不是少油的灯,而且这也正是他们想要得到的结果。他们早就料到,城中的这几个猪头迟早要大喊大叫着突围出来,因此就早筑好工事,做好一切防范准备。如果早些时候,诸葛诞他们突围,也许还可以成功——那时包围圈刚刚形成,其它工事还没有做好,而己方的士气比现在旺盛。可这几个猪头更是在城里大吃大喝,等人家修好了工事,更等到城中的粮食吃得差不多了,士气已经疲软了下来,才发起这么决定命运的突围攻势,这是在存心找死。
文钦连续组织了六天的冲锋,而且日夜不停——其决心不可谓不大,作战不可谓不努力,一直打得“死伤蔽地,血流盈堑”,却还是冲不出去,这才知道城外的工事不是豆腐渣工程,不是一冲就垮的,只得宣告这一波突围行动到此为止。可城中的粮食也差不多宣告到此为止了。
谁都知道“无粮不稳”这个道理,何况孤城之到了无粮地地步,军心民心更加变成墙上芦苇,没有风都要摇摆几下。突围行动一结束,就有几万人出城投降了。
你知道,文钦这家伙绝对是一个呆鸟,用脑子去想问题,绝对不是他的特长——事实已经证明,他就是硬去开动脑筋,开动出来的主意,也是菜得不能再菜的主意。可这些天来,这哥们硬是点子不断,这个点子才出炉,还热乎乎的,那个点子又已经生产,虽然一个点子比一个菜,但他却乐此不彼。这个突围的点子刚刚宣告取得了血的教训,另一个点子又隆重登场。他对诸葛诞说,签于城内口粮起来越紧张,得把原住居民全部做异地安置,让他们滚出城去,只让他从东吴带来的子弟兵在城中坚守阵地。
以前,诸葛诞都听他的话,但这一次去不干了。
两人以前一起当魏国的干部时,就已经有很大的矛盾,这时能走到一起来,完全因为“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现在看到这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已经难以实现,那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暴露了出来。
诸葛诞这家伙对待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历来很果断。他在文钦来见他的时候,突然出手,把文钦当场杀掉——谁都知道,这是不计后果的做法。
文钦的那个猛男儿子文鸳、文虎听说老爸被砍,一气之下想带部去报仇,可部下却不听从。两人无奈,只得向全怿他们学习,投降司马昭。
你是知道的,就是文鸳这个猛男,害得司马师的眼珠子脱出来,然后因此挂掉的。这小子可说是司马氏的仇敌。现在他们投降过来,司马昭的很多手下都义愤填膺地要求老大杀了小文,为司马师老大报仇。可司马昭就是司马昭。他知道现在就是杀一万个文鸳也换不回他老哥的命了,倒不如利用一下这小子,以夺取寿春之战的最后胜利,而且还充分显示了他“以德报怨”的宽大胸怀——这是一个政治家最需要的。
跟许多政治家一样,尽管他对有杀兄之仇(虽不直接杀兄)的文鸳,恨不得当场偏死,然后生吃其肉、生饮其血,但他只把这个大恨的情绪留在心里,表面却装出一付大度得不能再大度的模样,不但赦免了文氏兄弟,还荐两人当了将军、封关内候,叫两人骑着马到绕城当统战宣传员,说连文氏兄弟投降过来都没事,还受到表彰,你们还怕什么?
城上的人一听,觉得很有道理。这时,城中的人又累又饿,谁还有决心、有信心为诸葛诞坚守下去?
司马昭一看,知道对诸葛诞最后一战的时机已经成熟,马上命令部队向寿春城发起总攻。
二月二十日,寿春城被攻破,诸葛诞到了这时,只有亲自突围了——做领导的,亲自做别的事都没什么,可亲自突围就不大一样了。诸葛诞亲自突围的结果是被胡奋击斩,并当场诛灭三族。
这一战,与司马懿当初平定襄平之战,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不同之处是,双方力量的对比——那时,司马懿的部队比公孙渊的部队少;相同之处是,两次的战略战术没多大的差别,都是先围而后攻,最后取得完胜。当然,两下一比,就知道,司马昭比他的老爸差了不止一截。
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战后工作。
司马懿当时大开杀戒,屠城且留下“京观”,立足王威,这才离去。而司马昭这时却来个政治挂帅,做足“德”字文章,为司马氏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本来,破城之后,有人建议:这一带他妈的好像是叛乱的风水宝地,连续这么多年,老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群体事件,现在东吴军的家属都在南方,所以,对这些人不能放回去,应该全部活埋,让他们做魏国大地的肥料。
司马昭一听到这人建议,就知道这些手下的人不是玩政治的料,对他们说:“古之用兵,全国为上,戮其元恶而已。吴兵就得亡还,适可以示中国之大度耳。”说是示中国大度,其实是在示司马氏的大度。他的这一番话,为司马氏赚足了分。当然,如果光说不练,像很多政客一样,天天在媒体上、在主席台上大发口水,说以民为本,当官不为民作想不如回家卖红薯之类的话,可人民却只见他以己为本,从来没发现他为民作想过,但到死也没看到他回家卖红薯。司马昭知道,要想让司马氏取代曹魏,这个假是万万做不得的。因此他说过之后,马上下令,对待战俘,一个也不得处死,全部把他们送到首都附近的“三河”一带安置起来。司马昭这次的宽大秀做得很足,连唐咨这个反复的人也任为安远将军,其它的人也都给予一定的级别。至于曾跟随诸葛诞闹事的淮南人统统当作不明真相的人士看待,全部赦免,不再秋后算帐。最令人感动的应该是对待文鸳这哥们,居然准许他“收敛父丧。给其车牛,致葬旧墓”。
处理完后事,赚足了国内的民心之后,司马昭觉得现在内部的敌人已经不敢再跟他叫板了。现在应该把自己的威望推向国际市场。这家伙经此一战,觉得东吴那帮鸟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因此心态就有点膨胀起来,准备下令各路部队乘势深入东吴境内,先是招降唐咨这些降将的子弟,然后扩大战果,搞定东吴。
你一看这个计划,就知道司马昭同志现在的心态已经给胜利炒得变成一堆巨大的泡沫,两步棋就想拿下江东诸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