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晋天下——一个没有血色的王朝》
第21节作者:
昊天牧云 司马昭本来就想找机会搞定老邓,正好钟会来这一手,他就假装智商很低地相信一下。于是,灭蜀最大的功臣邓艾就被装上囚车,押送回首都接受审判,后来钟会事败,他的部下去把他抢回来。可卫瓘却先派田续去把老邓的关砍了下来。
钟会以为把邓艾搞定,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了。哪知,司马昭已率十多万部队驻扎长安,虽然没对他表示什么,但他哪能不知道这是为对付他的。于是就急忙举事。这家伙在冷静的时候,脑袋很严密,可以慌乱的时候,犯的全是小儿科的毛病,最后居然死在本来已被他控制的部队手里——这个细节,罗同学的作品里有详细的描写。
总之结果跟司马昭的预料没差错。
司马昭没费什么力,就灭掉了蜀国,也灭搞定了钟会和邓艾。要知道,如果现在钟会和邓艾不那么膨胀,只是学司马懿那样,老老实实,把灭蜀之功归之于人民、归之于老大,然后夹着尾巴继续当司马昭的高级员工,司马昭还真拿他们没办法——尤其是那个钟会,还年轻,只要等到司马昭一死,这个大权十有八九会落到他的手上,到时他极有可能成为司马氏第二。可这家伙不是司马懿,不会等机会,却把这个机会送给司马昭。
司马昭搞定这两个之后,心里松了大大一口气。他们父子走的是权臣路线,他肯定不会容忍别人也走这个路线。
司马昭灭蜀之后,其声望已经涨得无法再涨了。这期间曹奂又把他以前辞去的那些荣誉交给他,也就是说,封他为相国、晋公加九锡,司马昭爽快地接受了这一大堆荣誉证书。
可能因为罗贯中同学的原因,很多人都把司马氏父子当着阴险狡猾、心术不正的典型人物——尤其是曹髦同学那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更是让人们不把司马氏父子当好人看待。其实司马氏父子历来重视以德服人,而且他们对这方面是很自信的。以前,司马懿还玩弄点权术,司马师还靠手中的兵权,达到巩固权力的目的,司马昭当然也靠枪杆子,但他却更相信自己的德已能服众。在他对待钟会这件事上,你就可以知道,他早就看得出钟会脑后那块反骨已经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居然还让钟同学带着十多万大军上前线。他坚信即使钟会造反,但军队是不会跟钟会走的。而结果跟他预料的一个样。
几个月之后,司马昭回洛阳,又接受了一个更高的荣誉——晋王。这个王就比皇帝差一个级别,跟以前曹操的魏王一个样。到了现在,可以说,谁都不怀疑司马昭已有让司马氏取代曹氏的意思了,只不过是迟早而已。于是手下的那一干马仔就开始在这个事上拍他的马屁——这些马仔知道,现在最大的功劳不是灭蜀或者灭吴,而是劝司马昭当皇帝。灭掉敌国,功劳固然比天还大,可往往会掉进“功高震主”的怪圈里,历史已经无数证明,谁掉进这个怪圈里,谁就会死得很难看。倒是劝老大当皇帝是最好的功劳,他不当那是他的事,他当了,自己就有好处——反正也就几句话,不用去偷鸡摸狗,更不用去杀人放火。
司马昭是个有点政治远见的家伙——估计这个政治远见也是从曹操那里学到的。他听到这些话后,却就说以曹操没有称帝,我为什么去称这个帝?他在这几年里,在大力提拔亲信的同时,更大力提拔他的儿子司马炎。他一当上相国,就任命司马炎当副相国——这个官职在国中历史上仅此一家——类似于一千五百年后的副统帅。这是这个副统帅没有这个副相国的幸运罢了。而且这个副相国可以“开府”——也就是可以自己有个办公大楼,任命自己的官属,为以后接班作准备。司马昭这一着,大概是防止以前司马师突然死去,搞得他接班时,很被动,差点给那个曹髦先生搞定了。
他一招还真的搞对对。因为这一年的八月九日,司马昭同志突然觉得很不舒服,两脚有点一伸的感觉,等那些跟他一样,觉得他已经大为不妙的赶来看他的时候,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司马昭没有想到,他的生命会停止在五十五岁这一年,因此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更同有立下什么遗嘱,只是对着他的那一大批马仔,指着他的儿子司马炎。意思是说,以后,你们继续跟他干革命,他叫你们往西,你们不能往东,也不能往北、往南,然后就与世长辞了。
在中国历史上,像司马氏父子三人,像接力赛一样当了几十年魏国的权臣,是不可多见的。不过,纵观他们三个的人生轨迹,就可以看得出,他们三个人一生都在向曹操同志学习。只是起点不同而已。曹操同志是靠自己奋斗,组织武装力量,让革命事业从小到大,最后做大做强,他抓住汉献帝,只是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最后达到了这个战略目的。是属于创业型的老大。而司马氏本来是曹操的马仔,靠帮曹操打工来维持生活的员工,后来逐步爬上高管的位子,看到曹家后代的智商越来越低,一不小心就当上了实际最高领导人。可以说,司马氏是曹氏身上的寄生物,靠吸取曹氏的营养越长越大,越长越强悍,最后把属主搞得一命呜呼,然后取而代之——期间,曹氏以及司马氏的反对党也多次起来发动“倒马运动”但统统给司马氏父子血腥镇压——而且司马氏还能在血腥镇压反对派的同时,都处理得“有理、有节、有利”,虽然杀了很多人,但让人看到的却形象越来越光辉、越来越高大。这就是寄生物的聪明之处。
当然,司马氏能把事业做到这一步,不仅靠自己的本事,也靠了运气。最大的运气就是曹丕父子只会当皇帝,不会养生之道,弄得皇帝没当几年,统统来个“英年早逝”——如果曹睿同志多活十年,只活到四十五岁,历史就不会是今天的历史。此后的皇帝身体也许没什么,但智商也太欠发达,根本不是司马氏的对手。而司马氏的运气就在于,司马懿同志太长寿了,居然活到七十三岁。而且他到七十岁才真正掌握魏国的政治命脉,成为魏国的实际最高领导人,而他的两个继承人也都不长寿:司马师只活了四十多岁,而司马昭也只五十五岁。如果他们的岁数跟他们的老爸换一下位,可能又是一个结局了。
当然,这只是一些题外话。历史的车轮永远无情地碾粹这些“也许”向前隆隆前进。
这时,这个车轮已经把历史带进了另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三章人为艺术夺谪的花花公子 种下亡国祸根的开国皇帝(上)
司马炎是宣布晋王朝开张大吉的首任皇帝。
他的这个开国皇帝,大概是历代开国皇帝中最幸运也最来得容易的皇帝。其它的开国皇帝,哪个都得拼个你死我活,甚至打一辈子的,死里逃生了无数次,先是从奴隶到将军,然后才从将军到皇帝,屁股挪到龙椅上时,头发和胡子都白了一大半,直到临死的那一天,都还在感叹“革命在成功来之不易”,胜利全靠自己拼出来的。唯独这个司马炎这个开国皇帝靠的是他老爸的一句话——当然,这句话也不很容易。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
司马昭跟他的大老婆本来生有五个儿子,最后只剩下司马炎和司马攸这两条好汉,另外三个小弟弟全都在未成年时,不知是吃了病鸡得了禽流感,还是中了非典,或者是跑到阜阳不幸患了手足口病,全都先后挂掉。如果按照那个“立嫡以长”的规矩,他这个继承人是没有什么悬念的。偏生他的老爸,觉得他的老弟司马攸同学水平高,人又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同学,心里超喜爱,在夜深人静,举头望明月,在心里讨论这个接班人时,硬是把他当着接班人首选——当然,如果他坚持他的这个选择,晋代的历史估计又是另一个模样了。
司马昭跟所有的父母一样,觉得哪个孩子可爱,嘴巴就不停地夸他,而且还当作很多人的面说:“这个天下本来是我老哥的天下。现在老哥不幸提前歇菜,才轮到我有今天。所以等我葛屁之后,应当让小攸儿继承这个事业,这样才对得起我的老哥。”
司马昭对曹丕兄弟夺嫡的精彩故事当然很清楚,因此,他从不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组织小集团,做内部竞争,以免又上演曹丕和曹植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迭宕起伏,最后与那首《七步诗》一起流芳百世,但司马昭知道,这个故事只能让曹家上演,不能让司马氏再来回放一遍。
司马攸是司马氏家族中难得的老实人,每天只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名气越来越大,但却没有他哥哥那么有野心。
司马炎的其它水平,比老弟差得多。但这哥们却很会包装和推销自己。司马炎虽然不算是个聪明人,但绝对不是猪头之类的人物。他知道,按现在的发展趋势,这个天下迟早会变成司马家的天下,皇帝的公章迟早全拿到司马氏的手中。而且现在只有他和他的老弟有拿住这个大印的资格。他太渴望要这个大印了,但老爸好像不怎么看好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